兒童塑料玩具超三成樣品存風險
兒童玩具的質量安全,在產品質量風險監測和研判中非常重要,這是因為兒童對不安全因素的感知能力相對較低,基本不具備自我保護意識,極易受到質量低劣玩具產品的傷害。
日前,廣東省質監局開展兒童塑料玩具風險監測,在生產領域和流通領域采樣90批次,發現38批次樣品存在不同程度的質量安全風險:大部分缺陷樣品在可預見的合理濫用下會產生銳利尖端或小部件脫落,有4批次產品鄰苯二甲酸酯類增塑劑超出新玩具標準限值,有30批次產品不同程度檢測出揮發性有機物。
近年來,廣東省質監局針對兒童玩具造成產品傷害案例進行調研和分析發現,有的塑料再生企業使用來源復雜的廢塑料簡單加工成“二料”,供給玩具廠作為玩具生產的原料,這也是造成塑料玩具中有害化學物質及塑料材質、結構安全質量問題的主要原因。
據了解,塑料的循環再生利用,可以減少能源消耗和保護環境,在塑料制品行業,循環再生塑料(俗稱“二料”)的使用非常廣泛。然而,為使循環再生塑料的強度、剛度和耐沖擊性不降低,在循環使用過程中,個別玩具生產企業往往會添加塑化劑等來改善其性能。在回收廢舊塑料加工再造粒過程中,也添加了萘滿、α-甲基苯乙烯或甲醛等一些有機溶劑。這些化學物質的殘留,將對人體構成一定安全風險。
因此,使用循環再生塑料制造的玩具產品,其產品質量安全隱患可能表現在3個方面:一是塑料的強度、剛度和耐沖擊性能降低,容易被折斷或破碎,使小部件或碎片脫落,有被兒童吞服的危險,同時,其產生的銳利尖端容易傷害到兒童;二是可能添加過量塑化劑,造成塑化劑超標;三是在廢舊塑料回收溶解過程中,溶劑中的有害物質,尤其是殘留在成品上的揮發性有機物,可能對消費者造成傷害。
我國玩具產業中,塑料玩具量大、面廣。使用多次回收的廢舊“二料”生產出來的劣質塑料玩具其產品質量安全風險將較為突出。劣質塑料韌性和強度不夠,容易破碎或折斷,易有小部件或碎片脫落,存在被兒童吞服的危險。同時,破損部位產生的銳利尖端容易傷害到兒童,破損部位也有可能卡住兒童手指。在廢舊塑料回收溶解過程中,溶劑中的揮發性有機物易殘留在玩具成品上,如一些地攤上出售的塑料玩具具有典型的刺激性氣味,長時間接觸可能對兒童造成慢性傷害。為了改善反復回收料的物理性能,生產中往往會添加過量塑化劑,造成塑化劑超標,帶來潛在化學風險。
為此,廣東省質監局根據此次開展的兒童塑料玩具風險監測發現的問題,將建立跨部門和跨區域的綜合監管機制,地區之間形成工作聯系制度和信息互通制度,共同解決好玩具產品、原材料流通中出現的跨區域問題,必要時將區域聯動、聯合執法。一方面,強化追溯,重點查處無證生產等違法行為,通過凈化市場等行動,切實推動產業轉移升級;同時,通過建立玩具質量追溯體系,把生產企業的動態信息與經銷商的進貨管理結合起來。利用流通領域發現的問題產品信息向上追溯,找出整個生產和銷售鏈條上的主要人員,終制止相關違法生產行為。另一方面,借助信息化的手段提升監管效率和效果,建立起完整的玩具行業企業信息檔案,探索產品質量監管和企業信用體系信息化建設,使其成為該省產品質量風險管理大數據體系的一部分。
家長們在挑選塑料玩具時需要多用心考量,可通過“一看二聞三試”來挑選。
一看:消費者在購買兒童玩具時要注意玩具包裝或者吊牌上的標識,是否標明產品合格證、生產廠家、適用年齡組、安全警示語、執行標準等內容。挑選國產塑料玩具時,認準印有國標“GB 6675”字樣和3C認證標志的產品。挑選進口塑料玩具時,看其是否印有3C認證標志及檢驗檢疫合格證。另外,要根據兒童的年齡,選擇與其適用年齡組相適合的玩具。
二聞:購買玩具時,可拆開包裝聞一聞是否有刺鼻氣味,拒絕購買任何有刺激性氣味的玩具。有些塑料玩具,其表面上漆過程中,未使用環保漆或者使用了一些含苯、二甲苯、乙苯的稀釋劑,導致氣味刺鼻。
三試:查看玩具時,要特別留意是否有小零件。如毛絨玩具,可以用手試一下玩具的塑料眼睛、塑料鼻子是否能夠輕易地被拉下來,避免兒童吞咽或吸入引起窒息;塑料玩具,可以用手試一下玩具的邊緣、尖端是否尖銳。少數劣質玩具輕輕一刮,涂層(顏料或油漆)就可能脫落,此類玩具堅決不要買。
在選購上,建議家長要到正規商家購買,為了孩子的健康安全,不要購買價格過低的產品,強烈建議遠離“地攤”玩具,每次購買玩具保留小票或發票。購買后要指導兒童合理使用并予以必要的監管。有說明書的玩具,家長一定要認真研讀說明書。
安全教育要從家長做起,從小就培養孩子的安全意識,養成合理使用玩具的習慣,大可能地減少產品安全風險,避免傷害。